山海共樱绘振兴:“青樱联创” 团队交出乡村振兴青春答卷 —— 践行应用型本科建设,对标审核评估要求赋能社区发展

发布者: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:2025-04-01 浏览次数:

为落实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目标,践行 “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” 的审核评估精神,4 月 1 日,建筑工程学院 “青樱联创” 团队赴青岛市城阳区超然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实践,以专业赋能探索传统村落活化新路径,将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作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、构建 “专业 + 实践” 育人模式的重要载体,“青樱联创” 团队由建筑学专业骨干教师与优秀学生组成,依托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,聚焦超然社区 “樱花资源开发滞后、基建配套薄弱” 等痛点,严格对标审核评估指标中 “实践教学体系”“服务地方发展” 等要求,采用 “三维诊断法” 展开深度调研。团队累计发放居民问卷 87 份,访谈社区干部 8 人,完成 12 处传统民居测绘及 20 余个公共空间数据采集,精准梳理出交通网络不畅、文旅融合不足、公共服务滞后三大发展瓶颈,形成兼具专业性与落地性的调研分析报告。

在成果转化环节,团队紧扣应用型本科 “产教融合、知行合一” 的人才培养特色,从三方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:

产业赋能,激活特色资源引擎

建议以樱花资源为核心,策划 “樱花文化节”“樱乡市集” 等沉浸式文旅活动,联动周边景区打造 “春赏樱、夏品果、秋研学、冬民俗” 四季旅游线路;结合社区农业基础,规划樱桃、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区,设计文创包装、开发衍生产品,构建 “农文旅” 融合产业链。该方案既呼应了审核评估中 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” 的要求,也为学生提供了 “项目化学习 + 市场化运营” 的实践场景。

规划引领,优化人居环境品质

基于 “保护为主、活化利用” 原则,团队提出 “一轴两带三片区” 空间规划方案:以樱花大道为发展轴,串联生态游憩带与文化体验带,划分传统民居保护区、公共服务提升区、产业融合发展区。通过建筑风貌整治、街巷肌理修复、智慧路灯及雨水回收系统等基础设施升级,在保留 “红瓦绿树、石墙樱巷” 乡村特色的同时,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与社区吸引力,切实将专业课程中的 “乡村规划”“建筑遗产保护” 等理论转化为实操成果。

文化铸魂,夯实振兴精神根基

针对社区非遗文化传承断层问题,团队提议建设 “超然民俗文化馆”,系统展陈胶东民居营造技艺、节庆习俗等文化遗产,并策划 “非遗工坊”“乡音讲堂” 等体验活动,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。此举不仅助力社区申报 “山东省传统村落”,更构建了 “文化调研 — 创意转化 — 活态传承” 的实践教学链条,强化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知与创新转化能力。

本次实践是建筑工程学院落实审核评估 “五个度” 要求(人才培养适应度、目标达成度、条件保障度、质保有效度、社会满意度)的具体行动,既为超然社区制定了 “看得见、落得下” 的振兴蓝图,也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了 “校地协同、双向赋能” 的典型案例。未来,团队将与社区共建 “乡村振兴实践基地”,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转化,持续完善 “教学 — 科研 — 服务” 一体化育人体系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 “懂专业、会实践、能创新”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(通讯员:建筑工程学院 张倩倩)